法学博士,现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长,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国家保护知识产权工作研究基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导,本刊顾问委员会委员,本栏目特邀主持人;兼任中国法学会知识产权研究会名誉会长、最高人民法院特约咨询专家、最高人民检察院特约咨询专家、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员。2006年5月26日下午,与郑成思教授一起应邀为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讲解《国际知识产权保护和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和制度建设》。
电子书免费等于书死网破
光打雷不下雨的免费行动,到底实现了多少用户习惯的培养和黏性的增加,已经显得微乎其微了,而其对自身的伤害,则相对被放大了许多
4月17日,当当网宣布,除少数品种外,其他电子书均免费下载,并在首页打出大幅广告,一时引发免费下载潮。随后,京东商城在第一时间紧急上架5万本电子书,并打出了“免费”的口号。
很快,当当和京东的免费战被担心自己的实体书业务受重伤的出版社叫停。业内人士亦指出,电子书免费,等于书死网破。
为电子书开荒
这股免费热潮一直持续到19日24时,各路网友通过微博回味、分享各自的争抢经历和阅读感受。
然而,出版社却并没有被这种热情所打动,不少出版社担忧线下业务受其影响。人民文学出版社随即便与当当网沟通,要求退出促销活动。到了4月19日,磨铁图书公司董事长沈浩波更宣布暂时终止和当当、京东、亚马逊三大电商的电子书合作,“现在电子书定价秩序太乱,如果不解决定价秩序,就暂停合作。”在他看来,出版商必须掌握电子书的定价权,这关系到整个行业的利益。
出版社的强硬态度直接为电子书的免费战画上了休止符,而对于电商平台来说,这样的结局或许在发动战争之初就已经预想到了,因此这场以“当当断臂营销”开始的闪电战,也最终以断臂作为终结。
而最大的诟病则在于版权问题上,对此,陕西出版集团数字出版公司副总经理刘跃东就对媒体称,当当网全场电子书免费,根本就是“先斩后奏”,此举严重侵犯了出版社的利益。而广东省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出版资源部副总监陈超英则表示,即使网站此举是公益行为,仍然需要向出版社购买版权,并且要征得合作出版社以及作家的同意。
然而,电商网站敢于冒书商之大不韪去做这样的事,其目的就是为了给一直不瘟不火的电子书开荒。“通过免费电子书培养读者的兴趣。”一位电商人士告诉笔者。当当网自己也证实了这一说法。当当网公关部高级经理于萌就称,“当当网上所有的电子书都是正版的,此次全场促销其实也是一种推广正版电子书的方式。”
免费自然就成了“公益”,也赚不到钱,当当此举既得罪了长期合作的出版方,又伤害了自己的钱袋子,让本身就在盈利问题上苦苦纠结的电商平台,在自己起家的图书领域更加受伤,这样看似费力不讨好的事情,真的能为电子书开荒吗?
[attach]5467861[/attach]
电子书其实很赚钱
无利不起早是所有商家的心态,哪怕是电商。
数据显示,在2012年,美国知名书商兰登书屋的电子书收入占公司全球销售总额的20%以上,仅在美国的电子书销售就超过了该国销售总额的25%。而兰登书屋的老对手企鹅出版集团去年尽管是遭遇盈利跌幅最大的一年,但全球范围内,相比于2011年的12%,企鹅的电子书销售额在2012年占收益总额仍达17%。2012年,仅在美国市场上,企鹅出版集团的电子书销售就占了其总销售额的30%左右,而前一年的数据大概是20%。
很显然,电子书的强劲增长势头足以让人眼红。为此,国内有了不少紧跟国际潮流的弄潮儿。抛开早就在电子书上耕耘的盛大和汉王等公司的成败不算,电商的加盟则让电子书有了不少新的色彩。3月28日,京东商城启动“名家电子书创作计划”,天下霸唱、蔡骏、那多、冯唐成为该计划的首批签约作家。据悉,京东“名家电子书创作计划”将采取名家创作、独家发售、版税方面以预付加分成的方式,集中打造京东电子书品牌eRead系列作品。该品牌致力于为网友提供“碎片化精品阅读”,作品以中短篇为主,要求题材新奇、易快速阅读。
京东的目的很明确,绕开传统出版社,不再仅仅简单地实现纸质书电子化,而是打造一批自己拥有版权的、符合网民口味的纯粹电子书。
而传统出版社和老牌作家们也积极入伙,并获得了不错的回报。如今年1月,贾平凹《带灯》电子书借助腾讯阅读平台大量的用户群基础及强势的推广传播,获得了单月过万册的销售成绩,而4月,中国作协副主席、作家陈忠实的最新散文集《白鹿原上》电子版在西安万邦书城举行了首发式,据出版社透露,一家手机阅读运营商独家买断了《白鹿原上》的电子版权,目前尚未上线,但运营商会作为重点图书推荐,预计销量在30万至50万册,但纸书的销量达到这个数字是非常难的,该书电子版版税已经高出纸书。
这样的乐观前景,让许多书商和电商都希望能够尽早的在电子书领域确立自己的口碑,显然,当当和京东这场“免费战”的血拼就在于此,不计代价的培养用户习惯,同时也培养用户的黏性。哪怕越过了知识产权的红线也在所不惜。
电子书市场还需要盏明灯
从表面上看,网民对免费午餐的兴趣十分浓郁。而在版权方看来,电商免费把别人的电子书送人,使自有销售平台流量爆增,是很无耻的行为。
读者的狂喜和出版方的狂怒恰恰说明了免费电子书的影响力,但这仅仅只是下载量。笔者咨询了几个大量下载了电子书的网友,他们大多告诉笔者,下载书以后,并没有进行阅读。
作为电子书内容提供商的出版社也认为,大部分读者的参与和阅读本身并无多大关联。结果,本来有机会通过购买实体书阅读的机会,就此成为了在读者电脑里长期库存的搭头,这进一步损害了版权方的利益,当然,同时也在损害着电商们自身的利益,不管是实体书销售,还是恢复正常价格的电子书销售。
一些细心的读者更发现,尽管号称全场免费,但免费电子书的数量并不多,而且知名的畅销书非常少。一家出版方告诉笔者,这其实是因为真正畅销的好书,出版社往往不乐意提供电子版。“免费的东西总是营养价值不高”一位网友在微博上感叹道。
而这样的光打雷不下雨的免费行动,到底实现了多少用户习惯的培养和黏性的增加,已经显得微乎其微了,而其对自身的伤害,则相对被放大了许多。同时作者和出版方的利益和积极性也极大受损。这样的免费战再来几次,结果就是书(商)死网(商)破。
破局之路在何处?或许如外界所言,在于定价权的纠结,让国内电子书价格从实体书的10%上升到50%,以确保两者的利益共赢而非互损。而另一方面,则是电子书自己的差异化竞争。
这在英美等成熟市场,已经成为现实,一些人已利用电子书平台实现“换一种方式出版”。他们抛开出版商,自行完成文字编辑和封面设计,把作品标价后发表到网上直接销售,如爱尔兰作家戴维·高克伦《让我们数字化:如何自助出版以及你为何该这么做》一周内在电子书市场热卖超过4000本。当然,这和国内现在的网络文学和网络写手一样,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是幸运的。英国Ta1eist网站调查显示,网络小说写手去年靠“自写自销”获得的收入为人均6000英镑,其中超半数实际收入不到310英镑。
但正如网络文学从传统文学中依靠差异化方式杀出一条活路并越活越滋润,电子书完全可以依样画葫芦,因为他俩天生就是有血缘关系的。
歡迎光臨 比思論壇 (http://bbb-ccc.online/)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