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錢
- 59
- 威望
- 633
- 貢獻值
- 1
- 推廣值
- 0
- 性別
- 保密
- 在線時間
- 53 小時
- 最後登錄
- 2024-10-5
- 主題
- 147
- 精華
- 0
- 閱讀權限
- 50
- 註冊時間
- 2011-12-8
- 帖子
- 6
TA的每日心情 | 無聊 2024-10-5 13:20 |
---|
簽到天數: 325 天 [LV.8]以壇為家I - 推廣值
- 0
- 貢獻值
- 1
- 金錢
- 59
- 威望
- 633
- 主題
- 147
|
樓主
發表於 2013-2-26 19:18:55
土地资源不断吃紧,向海洋要地成推动沿海区域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但过度开发,不科学的填海造地,却会对海洋资源造成严重破坏。今年两会期间,就有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对填海造地表示了担忧。
填海不满二十年就开发,南方一些城市的房子已下沉
“围填海工程附近海区生物种类多样性将明显降低,如红树林的大面积消失。同时,对滩涂和海湾大面积地围填海,严重影响纳潮量和海水自净能力,造成海洋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下降。”今年两会上,省政协委员、烟泰光远律师事务所主任高月明忧心忡忡。他的担忧来自于当前规模宏大的围填海造地行动。调查越深入,他的担忧就更多。
之所以出现这种“向海洋要土地的冲动”,高月明指出,一方面是宏观调控下土地指标收紧,一方面是填海造地不涉及拆迁补偿,不易引发矛盾,且填海成本远低于招标土地成本,审批程序便捷,政治风险也小得多,所以备受部分地方政府和开发商青睐。但填海造地应对远期生态的影响进行认真分析。填海造地,短期收益显而易见,但长远后果和代价令人堪忧。
“对上海、青岛这样的房价很高的城市,如果填海造地开发能抑制高房价,也可看成是一个积极行为,但是从事实上看,也并未起到这样的作用。而且,因急于求成,填海不满二十年开发商就开始开发,南方一些沿海城市很多填海开发的房地产都开始出现不同程度下沉。这些都应该引起警示。”他建议,填海造地必须妥善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同时加大对海洋环境污染的法律惩罚力度,进一步出台相关的政策法规,涉及填海造地的项目审批时应当慎重。
70%的氧气来自海上,海洋服务功能不能忽略
对于围填海造地,省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孙松也关注已久。
“一方面,巨大的经济利益在诱惑着我们,另一方面巨大的生态环境破坏在后面等着我们。”孙松介绍,目前许多地方不仅在滩涂上围填海造地,还大兴人工岛等建设,这实际是一种“自杀”行为。他建议,批准项目前应组织专家进行长时间战略性研究。
在气候变暖的大趋势下,填海工程引起的近海地貌变化可能会放大气候变暖带来的环境效应。“如荷兰以前通过圈海造田改写着地球版图,但是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海平面上升,荷兰有60%的人口、55%的土地处于海平面以下。因此,2009年,荷兰退耕还水。”
根据研究,海洋目前有两个功能,产出功能和服务功能,但是目前多关注其产出功能,如鱼虾、石油、淡水等,但是其服务功能如运输和对气候的贡献却相对忽略。“实际上我们呼吸的氧气70%来自海上。”孙松称,发展蓝色经济关键是要保证经济的“蓝”色,不要用破坏海洋为代价换取经济利益。
同时,孙松指出,虽然现在政府对围填海项目有环评论证程序,但是这个论证对不少开发商来讲只是为了拿到许可证,因此,找一些退休的学者、专家论证一番,就轻易拿到了许可证。“国家没有统一论证团队,科学家不讲良心的话,就很可怕。”
“开发商目前围填海的成本只有填海成本,而缺少环境生态成本,所以趋之若鹜。但是不少天价海景房其实并不见得宜居。”他以日本大地震为例,地震发生时,近海多个人工填海区在海啸发生时被瞬间吞没。而环黄渤海区域也正好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应该引起重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