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从小学二年级在地上打乒乓球起步的世界冠军、是上海汽轮机厂走出来的北京奥运五环旗持旗手,国际乒联主席沙拉拉曾称赞他“在中国和世界乒坛上取得的成就,后人难以超越”。而他本人总是说,“一个人对墙练打不成世界冠军,没有党和国家的支持、大家的努力和帮助,就谈不上个人荣誉。” 他就是新中国第一批乒乓球世界冠军成员、乒坛“魔术师”张燮林。自涉足乒坛以来,凭着“专心”“细心”“责任心”“自信心”……他和队友推动国球攀上巅峰,并为保持国球荣耀倾心付出。 4届世乒赛上开山创业,奠基中国队在世界乒坛的多年昌盛 今年74岁的张燮林,满头银发,精神矍铄。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数不清的中外名将败在这位“魔术师”的直板削球长胶拍下,他常常能把几乎落到地板上的球变魔术般地削回去,一如那幅名为“海底捞月”的著名照片。 1960年,张燮林夺得上海市运动会乒乓球单打冠军,当年12月,他和全国各地优秀选手共108人进京集训,备战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十六届世乒赛。他从“一百单八将”中脱颖而出,在世乒赛单打角逐中一鸣惊人,先后淘汰了日本名将星野和三木,为中国队再夺男单冠军“圣·勃莱德杯”扫除了最大障碍,他自己也登上了男单季军的领奖台。 在第二十七届世乒赛上,张燮林首次担当中国队男团第一主力。决赛中,他用两个2∶0击败气势正盛的日本队两名主力,帮助中国队首次蝉联世界冠军。在单打比赛中,他又以3∶2淘汰了后来成为国际乒联第三任主席的日本名将荻村伊智朗,并再夺季军。 第二十八届世乒赛在前南斯拉夫卢布尔雅那举行,张燮林为中国队取得男团、男单“三连冠”立下汗马功劳。1971年,中国队在第三十一届世乒赛上复出,在日本名古屋,他和林慧卿合作,成为中国队第一对混双世界冠军。 中国队在世界乒坛多年长盛不衰,即始于张燮林和他的队友们的开山创业。 全球唯一的“优秀教练员特别荣誉奖”,总结经验连说“28个心” 1972年,32岁的张燮林就任国家女队主教练。葛新爱、童玲、戴丽丽、曹燕华、何智丽、焦志敏、陈静、邓亚萍等一批世界冠军,10次世乒赛“考比伦杯”,3次世界杯女团冠军,2届奥运会3次女单、女双冠军,这些成绩均离不开他的调教与指挥。1995年天津世乒赛后,他调任国家体委乒羽管理中心副主任。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和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他担任中国乒球队领队,中国女队又包揽了这两届奥运会的女单和女双金牌。 1996年,国际乒联特授予他“优秀教练员特别荣誉奖”,目前,张燮林是全世界获此殊荣的唯一教练员。2001年,张燮林的名字又列入国际乒联斯韦思林俱乐部“名人堂”。张燮林的执教生涯如此辉煌,以致欧洲某队女乒教练感叹:“和他处在同一时代,是一种悲哀。” 1998年,在全国乒乓球科学论文报告会上,张燮林总结自己的执教工作,一连说了“28个心”:对党和国家要“忠心”,对父母长辈要有“孝心”,对社会公共事业要有“爱心”,做人要“宽心”,待人要“诚心”,对自己的事业要有“责任心”,对不义之财不能“贪心”,平时训练要“专心”,备战训练要“细心”,对新鲜事物和创新技术要有“好奇心”,上场时要有“自信心”,领先时不要存“侥幸心”,落后时不要“灰心”…… 张燮林说,这“28个心”确是自己执教多年经验所得,不是简单的罗列,融合了他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对国球精神的传承有自己的坚守,对乒乓球事业充满纯粹的激情 今年7月,满头银发的张燮林出现在北京首钢乒超赛场,担任场外监督。一旁的俱乐部教练看到张燮林后,说:“有张指导做监督,这些队员一定不敢懈怠。”果然,这场比赛双方队员打得格外认真,竞争激烈。担任过两届全国政协委员的张燮林为人低调,但对于国球精神的传承与新的创业却充满纯粹的激情。 什么是“国球”?张燮林直言,是老百姓的喜爱,让乒乓球成为“国球”。既然如此,运动员的一举一动都要以国家利益为重,所作所为都要高标准要求,思想境界和体育道德水平要提升层次。 这并不是空话。张燮林对人对己,均有严格要求。曾有人想借他的名气开办“张燮林乒乓球学校”,但他认为,做不到每周3次以上教学生,就是挂虚名赚钱,绝不能同意。某著名运动员退役后,也曾有人以20万元为出场费邀请她打表演赛,但她在张燮林的建议下婉拒了邀请,原因是半年不练球,不能体现真实水平就是对不起买票看球的观众。
|